储存:几个笔者按_真髓
飞牛小说网 > 真髓 > 储存:几个笔者按
字体:      护眼 关灯

储存:几个笔者按

  一、孝烈无双的义士鲍出

  鲍出,是三国时期里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由于他一辈子没有做官,所以并未广为人知。

  如小说中所述,鲍出是京兆新丰人,少年游侠乡里。在三辅大乱的兴平年间,他与老母和兄弟五人家居本县,发生了文中所提到的“啖人贼”事件。

  当时家中饥饿,所以鲍出弟兄留老母守屋,一同出去采摘莲蓬,采得了数升莲子之后,哥哥鲍初和鲍雅及四弟鲍成拿着莲子回家为母亲煮食,鲍出则与小弟在后采蓬。鲍初鲍成到家时,正赶上百十个啖人贼掳走母亲,以绳贯手掌后牵去。鲍初等人怖恐无比,不敢追逐。

  过了一会儿,鲍出回来,知道母亲蒙难,立即便去追赶。其他兄弟都劝说他道:“贼人势众,怎么办才好?”鲍出怒发如狂,大声斥骂道:“母亲被贼人贯手牵去,即将要被煮食,这还有什么好说的?”于是攘臂结衽,单枪匹马,独自追击。行走数里后赶上了贼寇,断后的贼寇发现了他,于是列阵等待。鲍出冲到后与贼人作战,连杀四五人。迫使贼人四散逃走,尔后又合聚包围了他,结果被他奋起神勇,越出重围,“又杀十馀人”。

  当时掳走鲍母的贼寇已经去远,断后的贼人被鲍出打败后逃跑,与前人会合,鲍出继续追击,见到母亲和邻家老妇同贯相连,于是倍加努力地发起进攻。领头的贼寇于是问鲍出说,你到底想要怎么样?鲍出就指着自己的母亲说,她是我母,你放了她,否则绝不与你甘休!迫使贼人放还了母亲。

  但这还不算完,由于贼人没有放还邻家老妇,老妇远远望着鲍出哀求,于是鲍出再度翻身杀贼,又杀死数人,贼人对鲍出哀求道:“我已放还了你母亲,为何还不停止?”鲍出指着邻家老妇道:“这是我嫂子,你把她也放了!”贼人不敢不从,鲍出这才背负娘亲,拉着老妇回家。

  通观《三国志》,像鲍出这样破贼救母,以一己之力向数十溃兵挑战,屡屡击败和杀死他们,迫使贼寇放人的事例,真是绝无仅有。鲍出或许不通军略,但他的刚勇和武艺实在令人惊叹,这也是魏国史官在撰写《魏略》时将他列入《勇侠传》的原因。裴松之注《三国志》,更将鲍出的事迹与许褚、典伟、庞德等魏国著名勇将合为一传。

  虽然击退了贼寇,但鉴于关中的混乱,鲍出带领全家迁居荆州,一直到建安五年,也就是公元200年才返乡北归。当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兄弟们商议着雇车回家。鲍出认为车马历山险危,不如背负着安稳,所以就用背笼装着老母,跋涉数百里,独自背回家来。乡里士大夫对鲍出的孝烈和武勇甚为嘉奖,想要举荐他去州郡当官,但被他以“田民不堪冠带”为理由拒绝,从此在家中安居。

  青龙年间(公元233~238),鲍母活了一百多岁,寿终正寝,当时鲍出七十多岁,仍然行丧如礼。

  鲍出的卒年不详,因为《魏略》成书时他还未去世。书里记载他虽然已经**十岁,但看上去仍然只有五十多岁的模样,看来也是一个颇通养生之道的人。

  二、劝说曹操王天下的逆谋之臣董昭

  由于《三国演义》的关系,荀彧、郭嘉、程昱作为曹操军师的事迹,广为流传。而在这一节中登场的董昭,虽然《三国志》的记载中是与程昱、郭嘉等人并称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的著名谋士,名头却弱了许多。

  董昭活跃在曹魏前期的各个时代,从跟随曹操开始,一直到曹睿时期才去世,活了八十一岁。他在归属曹操之前,曾经是袁绍的部下。关于当时的事迹在小说前面曾经提到过,这里就不赘述了。在仕于曹操以后,曹操的称公、称王,一步一步削弱天子权威,都是出于董昭的设计。从这一点来看,他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一个“汉朝逆臣”。

  董昭的这种思想和政治观点,与同为曹操谋士的荀彧等人截然不同。这就是霸道与王道的差别。

  王道和霸道是自从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形成的诸侯处身乱世的两种思路。

  所谓霸道,就是要“上尊天子,下合诸侯,讨伐不臣”,成为天下的诸侯之长。历史上这样做的人,最典型的就是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晋文公等五人,史书称呼他们为春秋五霸,管这类的事业称为霸业,而对这种思想也就称呼为“霸道”。

  无论是荀彧等人,还是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都是这个思路。

  说起王道,很多人认为王道就是简单的仁德治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王道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他认为诸侯通过仁义治国,规范礼仪,最后能够达到“王天下”的目的。在秦始皇之前没人称帝,夏商周三代的天子其实都只称王,只有进入战国时期之后,诸侯国才胆敢逾制称王。所以孟子的“王天下”思想,其实就是认为诸侯通过仁德的手段,就可以君临天下,取周天子而代之。

  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中假黄药师做诗讥讽孟子,其中“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两句,就是讥讽孟子不去辅佐周王室,却向魏国齐国等诸侯国君兜售王道的行为。

  王道思想中最关键的,在于要达成君临天下的目的,仁德只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采取的途径而已。

  前面说董昭的政治理想与荀彧等人不同,并不是说他的主张是以仁德治国,而是说他并不主张“尊王室讨伐不臣诸侯”的“霸道”,主张要推翻衰微的汉室,建立一个新王朝取而代之。

  曹操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霸道”思想起家的,最后当他说“若天命在孤,孤愿为周文王”,为自己的儿子取代汉室铺平道路的时候,其实是舍弃了“尊天子讨伐不臣”的霸道思想,向王道思想靠拢,这其中不能不说受到董昭的很大影响。

  真髓

  请收藏本站:https://www.fnxsw.cc。飞牛小说网手机版:https://m.fnxs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