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试验田_当炮灰原配沉迷搞钱
飞牛小说网 > 当炮灰原配沉迷搞钱 > 第422章 试验田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22章 试验田

  李絮正打算去拜访罗吉,套点外洋有关的有用消息,结果,台风突然来了。

  近来,她的海上试验田项目进行得还算平顺。

  海带、裙带菜都是藻类,虽然也能勉强划入蔬菜的行列,但它们跟真正的植物差别很大,纯粹是一堆单细胞的集合体,种起来就比寻常农作物简单多了,随便撕拉一条或一团下来都能做种,还省了施肥、除草、除虫等麻烦。

  非专业人员李絮按照自己的臆想,让何大友购入一大批足有儿臂粗的长麻绳,在海边撬了十几块质地坚硬、耐磨蚀的大石头,又将石头一端打穿成孔,再穿入麻绳,绳子另一端再系上浮标,便有了用来固定种植海藻的关键,石锚。

  他们雇了几个水性好、经验足的老渔民帮忙,将这些沉重的石锚用船运到李絮划出来的试验海域上,一趟又一趟,每一次扔下的点都不同,浮标和浮标之间再用粗麻绳相连,逐渐形成数个巨大的田字格。

  试种的裙带菜、昆布便是捆在小石子上,再以拇指粗的绳索牢牢固定在海面上横纵相连的粗麻绳上。人划着船进入试验海域,将这些绑着绳索拉起,便能随时查看生长进度。

  经过大半个月的养殖,最初投下去的种苗已经长大些许,足足变大了三倍有余。按照这个速度,养到明年春夏之交就可以收割一大批肥肥壮壮的成熟体裙带菜、昆布了。

  不过,霞水村附近的海水更适合裙带菜生长,昆布生长速度要慢上不少,只长了一倍不到。

  先前老王踩点发现,霞水村往北近二十里远有个叫蟹壳子村的渔村,虽然偏僻了点,交通远不如霞水村便利,但这块海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很适合昆布生长。

  在海边时不时就能捡到被海浪卷到岸上来的长条昆布,被当地村民捡回去剁碎喂猪。

  因为地处偏僻,出入不便,蟹壳子村比霞水村穷困些,本该是廉价劳工的绝佳来源。但这蟹壳子村的人作风不大妙,老王的人进村一回钱袋子就没了,最后还差点回不来。倒不是整条村都是恶人,而是村里有个小型恶霸团体,算是村霸,据说还有后台。

  老王和李絮一合计,就暂时放弃了蟹壳子村,没必要冒那么大风险去得罪地头蛇。反正,在霞水村这边就是生长速度慢一点,又不是不能长。

  确认养殖方法没大问题,李絮就让何大友推进二期试验田,将一期仅半亩大的试验田扩大到至少十亩。

  如果没记错的话,后世海带产量大概在每亩一吨左右,个别地方条件比较好的最多能达到五吨,现在自己缺少先进技术,至少要打个对折,就跟后世粮食产量基本都是小农经济时期的两倍以上一个道理。

  亩产如果达到五千斤,十亩就是五吨,晒干后差不多一吨。

  届时搞点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的营销噱头,这一吨至少也能卖个几百两银子。要是制成面膜等护肤品,那附加值就更高了,千两银子盈利不在话下。

  十亩地其实很小,但第一次大规模养殖海藻,不只是不敢冒太大风险,也是因为受制于种苗数量不够。

  这一回,霞水村村长和罗家二叔公看着阴沉沉的天和海水,猜测有台风要来,这消息立马送到何大友、又转送到李絮耳里。

  沿海地区夏秋两季向来多台风,霞水村村长在这方面很有经验,还提前给没见识过台风威猛的何大友提了不少建议,如,将备用的石锚扔下去加固海上浮标,等等。

  他就怕台风把整个试验田都卷走了,何大友他们会黯然退场。这么一来,刚从甘泉县回村找到一份清闲新工作的村长儿子又要灰溜溜回城了。

  对了,村长儿子的新工作就是负责每天划船出去巡视试验田,在那里蹲守一段时间,以防隔壁村或旁的人来捣乱。何大友一听,果然紧张起来,生怕把饭碗给砸了。

  李絮倒是挺淡定,交代他往田字格四角再扔几块石锚便罢,全无担忧之色。

  何大友只能战战兢兢去干活,趁着还没正式开始刮风下雨,将库存的几块大石锚都用上了。

  疾风骤雨很快抵达,甘泉县乃至附近几个州县都被来自海上的台风所覆盖,甘泉县里再不复熙熙攘攘、各国商人操着蹩脚大靖话砍价的场景,冷清一片。

  大雨持续了两天才停,这次台风还不小,风急雨大,刮得呜呜作响,霞水村里有个别人家的房顶就被掀了。

  村长一家心里七上八下,坐在家里抓耳挠腮,生怕试验田被吹跑。

  台风刚走,村长儿子就急急忙忙划着船出海,结果一看——

  好家伙!

  整个大田字格基本上只挪动了两丈不到的距离,约等于没有影响!

  更妙的是,这次风雨还将北面海域生长的昆布卷来不少,裙带菜、红丝草也有一些,加起来至少四五百斤!

  李絮精心设计的试验田之所以能成功抵挡住台风、海浪的考验,主要是因为水底有石锚固定,水上的田字格也十分稳固,上下一体,哪怕风浪再大,都很难将它们整个吹跑。

  村长震惊不已:“嘶!这帮人不得了啊,那么大的风居然都扛得住!”

  经此一役,霞水村村长一家对这个古怪的种植项目信心倍增,干劲十足,配合起何大友工作来更加积极,顺势又讨了几个工作岗位,将村里沾亲带故、又有些能耐的人都塞了进去。

  现在村里的青壮年还是不多,最近倒有些外村人来找村长或何大友毛遂自荐,想进酱料作坊做事。可何大友说暂时不缺人,只在作坊开工前期招了几个手脚干净的本村妇人,其他雇工都是东家从外地送过来的,还掌握着各类酱料的关键技艺,妇人们多半只能做些边边角角的活计。

  海上试验田的风声还没传出去,只有霞水村的人知道,却也没怎么把这当回事。在海水里种海藻,还要当吃食卖,这也太异想天开了吧?

  这些说辞传到村长耳朵里,他只淡淡一笑。

  他是个没读过书的,连甘泉县都没出去过,见识短浅得很,但他知道一个道理,不抓住送到眼前的机会的人都是傻子。

  海边常见的是滩涂、盐碱地,很难种活普通作物,只能向远离海岸线的其他地方购买,以至于最靠海的小渔村蔬菜价格高、海鲜则十分低廉。

  海藻居然能当蔬菜吃,还能做得很好吃?

  渔民们不是没尝试过吃那些东西,但,鲜少有人能找到窍门。故而,村长是在吃到李絮这边做好送去的昆布汤等食物后才答应的合作,还一改犹豫之色,非常爽快应下。

  在村长明里暗里的配合协助下,何大友只花了十天左右就顺利完成任务。

  台风刮来的那几百斤裙带菜、昆布正好能当种苗,一群人分工合作,挖石头的挖石头,搓麻绳的搓麻绳,还有人负责将这几百斤海藻分成数万份的种苗,最后将其绑上种植带往海里一撒,一块块田字格组成的海上“田地”随之延伸开来。

  一期仅半亩大的试验田扩大到足足十二亩,比李絮预计的还超出二成,粗麻绳和浮标在霞水村东面的海上圈出一条细长带子,乍一看还挺壮观,惹来不少渔民关注。

  当然,为了保证渔民出海捕鱼的便利性,一开始何大友就跟村长说好了,海上种植基地不会连成一长片,而是由十几块“田地”组成,大约每块“田地”一亩左右,渔民的船完全可以从“田地”之间横着穿过,不影响他们打渔。

  就跟真正的陆上田地和田地之间还有田垄田埂一样。

  请收藏本站:https://www.fnxsw.cc。飞牛小说网手机版:https://m.fnxs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